唐卡的材質和色彩

來源: 發(fā)布:2015年12月03日 作者: 人氣:2099
按照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來區(qū)分,唐卡主要有兩大類:以絲絹綢緞為材料,用刺繡、編織、拼貼或套版印刷等方式制成的叫做“歸唐”:而用顏料在面布上繪制的則叫做“遲唐”。遲唐又可以根據面背景時所用的不同顏料劃分為金唐、赤唐、黑唐、彩唐等。具體可細分為:
布面唐卡:先將白布繃在木框上,涂上一層膠質白灰,再用滑石磨平,然后在其上勾勒作畫。
刺繡唐卡:用各色絲線繡成,凡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翎毛、亭臺、樓閣等均可刺繡。
織錦唐卡:以緞紋為底,用不同顏色之絲為緯,間錯提花而織造。
貼花唐卡:用各色彩緞.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,粘貼在織物上,故又將其稱之為“堆繡”。
緙絲唐卡:用“通經斷緯”的方法,用各色緯線僅于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,視之如雕屢之象,風貌典雅,富有立體裝飾效果。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于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,質地緊密而厚實、構圖嚴謹、花紋精致、色彩絢麗。有的還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于其間,珠聯(lián)璧臺,金彩輝映,燦爛奪目。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制的,其中尤以明代永樂、成化年可傳到西藏的為多,后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一類的織物唐卡了。
印刷著色唐卡: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版,用墨印于薄絹或細布上,然后著色裝裱而成。這種唐卡,筆畫纖細,刀法道勁,著色多為墨染其外,朱面其內,層次分明,別縣一格。
珍珠唐卡:用珍珠連綴成圖案的唐卡。在西藏山南地區(qū)澤當縣昌珠寺,有一幅著名的《觀音菩薩憩息圖》珍珠唐卡。這幅唐卡畫面泛紅,觀音菩薩體態(tài)纖細、優(yōu)美,其安逸的神態(tài)表現(xiàn)出一種頓挫有序的韻律。這幅長2米,寬1.2米的珍貴唐卡制成于元末明初,畫風工整細致。該唐卡共珍珠26兩多(計29026顆)、鑲嵌鉆石1顆、紅寶石2顆、藍寶石1顆,紫鴉鳥寶石0.55兩、松石0.91兩(185顆)、珊瑚4.1兩(1997顆),還用了15.5克黃金。
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,有其獨特的傳統(tǒng)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。在其上千年的繼承和發(fā)展過程中,還吸收和借鑒大量周邊國家與地區(qū)的藝術繪畫形式,至今還在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。在內容上,由原來以宗教內容為主擴展到自然風光、現(xiàn)實生活等各個領域。在繪畫技法上,吸收東方繪畫精華的同時,還借鑒西方油畫的技巧,不斷豐富和完善藝術表現(xiàn)手法。但不管怎樣發(fā)展,唐卡總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,屹立在世界的藝術之林。